LOGO

中国自然资源报丨山水为引,求解生态产业成长模式
更新于:2024-01-15 阅读: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接区域,是甘肃省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这里物产丰饶、气候湿润,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

近年来,陇南市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思路,厚植“生态立市、产业富市、文旅兴县、品牌强县”发展理念,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优美的景观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风物特产,走出了一条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年,全市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2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陇南市市委书记张柯兵介绍。


绿林环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陇南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这里森林覆盖率达45.27%,境内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各类河流共9600多条;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11个、森林公园10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2%;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有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等300多种野生动物。

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坚定不移地走保护优先、合理开发之路成为了必然选择。从这个认识出发,陇南市明确了“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陇南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制订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实施细则(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成立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和保护巡察办公室,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坚持以宜林荒山荒坡和“两江一水”流域的生态脆弱区等区域为重点,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一系列量身定做的生态保护举措为陇南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陇南市成县的青泥河上,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成群的水鸟拍打着翅膀,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一派生机勃勃。青泥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是陇南市大力推进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青泥河湿地公园看到,河道清淤及湿地公园场地平整、鱼鳞坝围堰工程正在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湿地公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青泥河防洪能力和河流水质,增加水域面积,进而修复植被生态、构建植物群落、提升生态效益。

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来青泥河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还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来此专门拍摄水鸟,一幅景在城中、人在景中自然和谐生态画卷正在绘就。


打造“绿色工厂”,价值颜值兼顾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翼”,只有“两翼”平衡,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陇南聚焦“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张柯兵介绍,陇南市聚力工业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动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链式循环、创新突破”的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陇南市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方案》《陇南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陇南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有序推进冶金产业、有色金属产业、非金属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等绿色化改造,全市国家级“绿色工厂”达5家。

位于陇南市徽县的金徽矿业是全国首批“绿色工厂”。记者在郭家沟铅锌矿看到,这里满目苍翠、鲜花遍地,看不到漫山尘土,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难以想象这里是个年产150万吨矿石的矿山企业。

“矿山绿色靓丽外表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先进的设计理念。”甘肃金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张世新说,郭家沟铅锌矿从项目筹备阶段开始,就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机械化水平高、自动化控制先进的节能环保型数字化绿色旅游矿山。

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表示,相对于传统矿山开采方式,绿色矿山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现代矿山建设模式,绿色环保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据介绍,郭家沟铅锌矿体探明铅锌资源储量300多万吨。在地下,采矿系统大量使用无人驾驶机械作业,将矿石粗破车间设在井下,避免了对地面的噪音、粉尘污染;采矿、选矿用水和尾矿回水全部封闭式循环使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把尾矿的70%用于充填采空区,提高回采率。这里还建成探矿资料完整、功能设施完善的岩心库和融矿业文化、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科技馆。同时,企业投资1亿多元种草种树,无缝隙绿化美化,建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景观景点。

地下和地上相结合,郭家沟铅锌矿建设中还融入旅游概念,打造旅游型矿山,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工业文明”的绿色发展模式,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发挥山水优势,“农业﹢”促产业发展

陇南市两当县地处陕甘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

念“山字经”、唱“林中戏”,两当县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形成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

两当县县委书记郭省军介绍,该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各乡镇资源特色和功能定位,建设产业基地,实现了“全县农民人均核桃花椒挂果树各100株,核桃花椒挂果总株数达到1000万株”的“双百千万”目标,让生态资源变成富民产业。

在两当县云屏镇,一场农旅融合正在山林间“上演”。该镇打造“乡野拾光”体验园,将农业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体验园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成为探索乡村经济绿色发展新路径。

陇南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陇南一方面坚持科学规划,高位谋划发展蓝图。通过全方位顶层设计,围绕构建“大景区﹢全域游”的布局思路和打造“文旅康养胜地”“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编制了陇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文旅康养百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等规划方案,绘制了陇南农旅产业发展蓝图。

另一方面,坚持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发展。制定出台《陇南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安排2500万元支持农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同时,争取省级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360万元,重点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此外,立足独特山水资源禀赋,陇南市充分挖掘“土”资源,拓展农业多方面功能,重塑乡村多元价值,把村庄空间从传统聚居地拓展到休闲旅游、消费娱乐、农业体验等功能聚集地。例如,武都区裕河镇阳坝村推出“茶园私人订制”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徽县江洛镇打造集生态种植、观光旅游、特色烧烤、野外露营等元素为一体的“游龙稻香”田园综合体,形成“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文刊发于2024-01-15《中国自然资源报》)

vfd1000.jpg